1. 首頁
  2. 教育實踐
*文章按上版日期排序

教育實踐

  • 初研關心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

    中文科需要具備「聽、說、讀、寫」的能力,不少小學生無從入手抗拒寫作,而老師一般要花較多時間批改和解說作文。團隊研究運用GenAI批改作文,利用科技結合語文科教學材料,提升小學生對寫作的學習動機。
  • 打造森林學校 實踐環保教育

    學校所處的打鼓嶺,以往是人煙罕至的邊境禁區,使得生物棲息地得以保留,為校園提供豐富生物多樣性的環境。學校善用環境,向學生推廣綠色文化,培養他們對生態的興趣,更先後9度獲得綠化校園工程獎冠軍。
  • 家長投訴教師的處理

    投訴文化的普及和有家長以消費者自居,前線教師面對家長投訴時遇到不少的挑戰。筆者建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情商和抗逆力,同時要學習調解技巧和熟知校本處理投訴的程序,而更重要的是做好校內的家長教育。
  • 建立愛校、愛國文化,培養身份認同

    我們學校一直致力於推動國民教育,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科技的興趣。注重給予學生多元的學習活動機會,及培養學生對科技的興趣和認識。學校的環境佈置也是我們重視的一環。
  • 鯰魚效應對準老師的新啟發

    • 作者: 温志倫(香港西區婦女福利會幼稚園校長、香港教育作者聯會理事、香港未來教育協會學校聯絡部總監、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校長會總務、香港準教師協會顧問)
    • 刊登日期: 2024年3月25日
    • 關鍵詞:
    相信具備鯰魚特質的準教師能夠發揮獨特優勢,在提升個人競爭力之餘,亦能夠為聘請校方帶來新思想碰撞。